查詢時請注意選擇相應的產品編號
真菌的保藏方法及優缺點分析進行優劣比較 | |||
---|---|---|---|
      
真菌資源的研究利用多以培養物方式保藏,在多數情況下,真菌資源保藏者一般只監測菌株的活性指標,而真菌形態特征、菌株酶活、致病力、產生次級代謝物的能力等菌株功能特征是否穩定卻由于技術、工作量等原因往往被忽略。真菌的長期保藏要保證菌株的生理性狀和遺傳信息的完整性[1]。本文通過簡述真菌長期保藏過程中一些菌株的形態、生理生化性狀的變化,旨在引起對真菌長期保藏與監測的重視。
目前有很多保藏方法可以適用于真菌的保藏,但大體來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讓真菌連續生長的保藏工藝[2]。這一類的保藏工藝的特點是不斷的將菌株移植在新鮮的培養基上,并在合適的條件下生長,隨后置于一個低溫的環境中,一般是4-10℃,這類保藏工藝主要包括斜面移植、油管保藏和蒸餾水保藏法等。二是利用干燥環境保藏菌株的休眠體,如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等,干燥選用的基質可以是空氣、硅膠、土壤、沙子等。三是利用抑制菌株代謝活性的辦法達到長期保藏,一般是通過脫水降低細胞內水分或低溫冷凍,在此過程中關鍵環節是避免和降低冰晶對細胞造成的傷害,這類保藏工藝包括冷凍干燥法、低溫凍結和液氮保藏法等。Ryan和Smith對各種保藏方法進行了優劣比較[3]。
大多數真菌資源研究利用基本上是以得到純的培養物為前提,而真菌在培養的過程中,必然離開原來的生長環境,營養、環境條件發生改變,這是真菌發生性狀改變的重要因子,真菌培養物長期保藏就會不可避免的發生性狀變化。難以培養的真菌以及一些專性寄生真菌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培養生長,其主要原因是在目前認知條件下,不能夠提供此類微生物生長所需的必要條件。此外,絲狀真菌保藏一般采用保藏真菌的孢子、菌絲,其中保藏真菌的孢子一般周期較長,活性較為穩定,但無論在無性階段產生分生孢子還是有性階段產生的性孢子,都是經過基因重組階段,這就增加了保藏菌株發生變異的可能性[4]。真菌在分離、培養、保藏的工藝處理、長期保藏、保藏后復活等環節上,都有可能造成真菌細胞發生損壞或基因組信息缺失,從而引起性狀發生變化。
|
上一篇:真菌的冷凍干燥固定化和玻璃化保藏技術概述 | 下一篇:長期保藏對真菌培養的影響等性狀的變異情況 |
---|
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xy/lef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