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時請注意選擇相應的產品編號
對429味常用中藥的藥理作用和歸經進行分析 | |||
---|---|---|---|
      
對429味常用中藥的藥理作用和歸經進行分析,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規律性聯系,且這種相關性與中醫理論基本相一致]。如現代藥理和臨床研究證明具有抗驚厥作用的鉤藤、天麻、全蝎、蜈蚣等22味中藥均人肝經,人肝經率達100 %,與不具有抗驚厥作用中藥的人肝經率42.9%有顯著差異;與中醫“肝主筋”,“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的理論相吻合。具有瀉下作用的大黃、芒硝、蘆薈等18味中藥入大腸經率亦達100 %,明顯高于其他411味中藥10.5 %的入大腸經率,且與大腸為傳導之腑的中醫理論相一致。具有止血作用的仙鶴草、白及、大薊等21味中藥人肝經率85 . 3%,符合“肝藏血”的認識。具有止咳作用的杏仁、百部、貝母等18味藥,具祛痰作用的桔梗、前胡、遠志等23味藥,具平喘作用的麻黃、地龍、款冬花等13味藥,入肺經率分別為100%、100%和95.5 %,符合“肺主呼吸”、 “肺為貯痰之器”的論述。
對單味藥的歸經和藥理作用的關系進行分析,認為當歸對血液循環系統、子宮平滑肌、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與當歸人心、肝、脾經的關系密切;紅花人心、肝經與其對血液循環系統和子宮的作用密切相關。
|
上一篇:做來料加工中影響中藥提取收率的常見因素 | 下一篇:中藥提取物中總皂苷如何提取的3種方法 |
---|
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xy/left.htm